今天无意中刷到这样一段视频。一位年轻人问企业的HR“都是大学刚毕业的,都没经验,毕业的也没有经验,为什么你用他们,不用我们?”
年轻人在问这个问题的时候,脸上明显带着不服气。
HR说,我告诉你,你们的区别在哪里。
比如说英语,你说你的英语过四级了,如果同样的问题我问的同学,他们会跟我怎么讲呢?首先他们肯定不会去用四六级来评判他们的英语水平,他们会说,他雅思多少分,托福多少分。
其次这个计算机水平,你计算机国二刚过,也就是刚开始学编程的水平。但是像我们技术部新招来的,他已经是非常的精通计算机语言了,大部分的同学也是这个样子的,现在我们公司让他做一个app,他组织三四个人就可以做出来。
还有你说你是学金融的,学投资的,在学校里根本就没有时间去接触外面具体的操作,的同学在大三大四的时候,已经参加了大型金融集团的实习,而且最少是六个月,比如说渣打、花旗、东亚等等,你这个条件和他们来比,你觉得能有优势吗?
可能是这个HR的解释太过犀利,现场气氛有些尴尬,主持人就问:“除了这些硬件,英语、计算机之外,还有没有其它考核的,比如说我们在校积极参加活动,您这个要考核一下吗?”
然后HR就问年轻人:“你在大学这个四年中,你觉得最让你骄傲的,你最成功的的经历是什么?”
年轻人回答:“我做过我们学院的学生会主席,然后接受过很多电视台的采访。”
HR问:“学生会主席都负责做什么?”
年轻人回答:“人员的统筹调动安排,还有一些协作方面的事情。”
于是HR就谈自己在面试中遇到的的同学,他们展示出来让他们感觉骄傲、感觉成功的经历一般是什么。
第一,有的人很专业,他可能在这个行业尖端的杂志上,发表过他的见解;
第二,还有很多人在他踏入这个专业的开始,他就规划好他在这个行业的发展,他经常会参加一些国际上的关于行业的一些交流。甚至一些同学,他非常有闯劲,他在学校的扶持下,在国家培养大学生创业的扶持下,甚至他还会向社会去寻找一些天使投资基金,他已经开始在这个行业里创业了。所以在这个行业里,他们已经有了初步的思维,如果我们把他招来的话,你觉得他们是不是会更上手一点呢?
可能很多人会说,不是每个毕业的学生都是这么优秀的,其实HR的回答并不是毕业的同学有多牛,而是揭示了学习的三个真相。
上学并不等于学习
无论是、还是其它大学,你踏入学校的目的不是仅仅为了一纸文凭,而是要在充分利用高校的教育资源,实现自己向专业化的转变,真正完成高等教育的学习。
在网上看到过一个这样的视频,一位大学生正在收拾行李,同学说他因为天天在宿舍打游戏导致多门功课挂科,最后被学校劝退学。
大学生被劝退早已不是什么新闻。
年湖北省的理科状元常书杰,就曾经因为沉迷游戏被北大劝退。年高考,常书杰以总分分,湖北理科第八名被北大录取,然而三年后,因为沉溺于游戏与网络,导致学业荒废,被北大劝退,在当时,引起了巨大轰动。
很多人在高中的时候非常努力,希望能够考上一个好大学,但是到了大学以后,脱离了父母的监管,开始彻底放飞自我。打游戏、追剧、谈恋爱······,以为大学里只要及格就“万岁”了,等毕业拿到文凭就可以找到一份好工作了。
人民日报就曾撰文《沉睡中的大学生:你不失业,天理难容》,痛批过这种现象。
上课时,不是发呆就是睡觉,不是睡觉就是玩手机;下课后,不是吃零食就是追剧,不是追剧就是打游戏;考试时,不给范围就不会考,给了范围也只会背答案;上学前,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毕业时,也不知自己该干什么。这样的学生,毕业以后,怎么可能会有一个高的起点,进入一个好的企业?
浑浑噩噩的大学生活过完,可能你也拿到了毕业证书,但是真正到了就业时,一份好工作摆在你的面前,你就会发现,你根本就没有驾驭这份工作的能力。
你学习的标准决定了你学习的高度
在这段对话里,相信HR用人的标准并不是完全看你到底是不是毕业,而是你在大学里给自己定的学习的标准是什么?
英语你是满足于四六级过关,还是要求自己通过托福、雅思的考试,具备流利的听说能力;计算机你是满足于仅仅通过考试,还是要求自己掌握计算机语言,具备编程的能力。
你对自己学习的要求标准最后都会成为你事业起点的高度。
前几天华中科技大学博士余昌黔,因六个百万年薪的offer登上了微博热搜。这六offer个分别来自阿里、华为、美团、滴滴、蔚来和小马智行。
学计算机的余昌黔在本科期间就有个梦想——通过编程,改变世界。
因为这个梦想他始终保持高度自律,一直在不断努力。读博期间,他一共发表了17篇论文,被引用超过次,还是计算机视觉学术竞赛世界冠军。
余昌黔的学习标准就是要做这个行业最好的,他为了这个标准拼搏。
因为25岁就成为了重庆大学计算机学院的博导,而备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