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张骞爻
年全球新冠疫情暴发,在线教育因其不受时间地点制约以及无接触式教学的优势,站上“风口”。然而今年3月以来,就在资本玩家们摩拳擦掌蓄势待发的时候,央媒频繁发文“敲打”在线教育行业,直指乱象,这也波及到A股市场,此前密集投放在线教育广告的分众传媒受此影响股价大跌。
相关部门重拳出击让当下在线教育热陷入了冷思考,在线教育已然走到了十字路口——继续野蛮生长势必遭受政策迎头痛击,就此偃旗息鼓显然又将错失大好市场。未来,在线教育将何去何从?
疫情催旺在线教育
年初一场新冠疫情席卷全球,各行各业纷纷停工停产,学生群体也迎来了延迟开学的消息。彼时,教育部发文称,要各个学校利用网络平台“停课不停学”。一些线下教育机构不得不向线上转型,在线教育迎来新机遇。
资本的嗅觉一向敏锐,年春节后开市第一天,受疫情黑天鹅的影响,A股市场萎靡,大盘暴跌近8%,超过只股票跌停,只有少数疫情受益板块逆势上涨,其中就包括在线教育。
因为疫情影响上课模式的改变,在线教育被赋予了美妙的预期,并且野蛮扩张。
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Q1Q2e中国在线教育市场数据》报告显示,年中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约为.8亿元,同比增长24.1%,疫情对刚需性的线上K12教培市场产生一定正向影响。
来自天眼查的数据显示,年6月至今,我国新增在线教育企业数量为8.7万家。
除了疫情影响,教育的内卷化也是推动国内教培机构蓬勃发展的因素之一。机构数量骤增的背后一方面也反映出了当代家长的焦虑。
今年年初,一位海淀妈妈的“鸡娃”时间表刷爆了各大社交平台,时间表上密密麻麻地排列着孩子每天精确到分钟的学习计划,除了整体系统的线下学习时间,见缝插针的线上课程也紧随其后。
一位深圳家长向证券时报记者介绍,最近鸡娃圈流行这样一句话——“绝大多数孩子,还轮不到拼天赋”。他表示,大多数家长都十分认可该观点,认为孩子必须进行课外补习,而且要坚持不断地课外补习。
根据中国科学院大数据挖掘与知识管理重点实验室年1月发布的《年中国在线教育网课市场白皮书暨年前瞻报告》,在线教育行业是年投融资规模最大的风口行业之一,这一年,中国在线教育行业融资额高于该行业此前十年的融资总和。
据艾瑞咨询统计,年教育行业累计融资亿元,其中在线教育融资亿元,占比89%。这亿融资中,80%流向了头部5家平台。换算得出,仅这5家平台的融资就多达约亿。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综合研究专家张家勇表示,一是我国各级各类学历教育在校生2.82亿人,中小学在校生接近2亿,规模如此庞大的群体是一座待开发的“金矿”;二是中国家长对于子女教育非常重视,特别是在小升初,中考,高考等选拔机制的压力下,在线教育刚性需求旺盛;三是在线教育是数字化智能社会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全民终身学习时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未来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形态。
头部企业年报哑火
疫情影响下,在线教育确实迎来了大好机遇。然而,另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在线教育行业目前还普遍处于亏损之中。
近期,跟谁学、51talk、新东方在线等头部在线教育企业相继发布了年财务报告,与行业发展势头正好相反,除51talk之外,几家企业的净利润均为负数。
年,跟谁学的营收为71.25亿元,同比增长.9%;一起教育科技年全年营收大涨.6%,达到12.9亿元;网易有道的营收为31.68亿元,同比增长.7%。
财报显示,一起教育科技年净亏损13.亿元,调整后的净亏损(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9.亿元。网易有道年净亏损17.53亿元,按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年有道普通股股东应占净亏损17亿元。跟谁学年净亏损13.93亿元,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净亏损11.54亿元。
其中,一起教育更是长期亏损,公司年、年及年前9个月的营收分别为3.1亿元、4.1亿元、8.1亿元,净亏损分别为6.56亿元、9.64亿元、9.75亿元,累计亏损额达25.95亿元。
财报看出,增收不增利是目前行业的普遍现象。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人士指出,这些公司业绩亏损与他们近乎激进的广告投放有关。
可以看到,当前的热门综艺,热播电视剧,各大卫视的重要晚会上,在线教育机构的广告成为了观众无法忽略的存在。
跟谁学的财报显示,其销售费用从年的10.亿元增至年度的58.亿元,增加47.75亿元,占其净收入的比例增至81.6%。
同样致力于广告营销的网易有道,年全年市场营销费用达到近27亿元,同比增长.9%;仅第四季度的营销费用就达到8.05亿,相比去年同期的2.06亿元翻了近4倍。
此外,51talk年销售及营销费用为10.35亿元,同比增长了30.7%;一起教育科技年的总运营支出为21.亿元,其中销售和市场营销支出为10.亿元。
资本爱追逐风口,但却没有耐心陪跑。盈利能力不明朗的在线教育概念股在公布业绩后纷纷下跌。3月29日,跟谁学跌超18%,流利说跌超10%,网易有道跌超7%,新东方跌超3%。Wind数据显示,自2月股价触顶以来,新东方在线、跟谁学、网易有道等公司的股价已下跌二至四成。
近期中央台大热的一部励志电视剧《甜蜜》也反映了当下在线教育困境。该电视剧的开篇,女主的丈夫创办了一家在线教育公司,因资金链断裂,走投无路最终结束了生命。这部电视剧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在线教育的烧钱属性。
乱象频出监管趋严
羊毛出在羊身上,教育机构大手笔支出的营销费用最终还要靠消费者来买单。“授课”变“售课”是资本介入教育行业后的一大变化。此前,猿辅导CEO李勇在接受采访时说教育行业重要的是服务而不是内容,正因为此,各个教育机构纷纷组建精锐的销售团队。
“现在的培训机构推销体系太成熟了,你不踏进去都不知道他们有这么多业务,你需要的不需要的他们都有。”一位海淀“鸡娃”的家长这样说。
“他们有一套完整的销售思路,先委婉地描述你的现状,你要面临的竞争,再激发家长的焦虑,让他们觉得别人的孩子都在补习,你不能特立独行。再讲很多逆袭案例,最终就是要让你报名他们的课程,报名一个课程以后就是没完没了的推销,数学推完推英语,英语推完推物理。”深圳红岭中学一位高二学生告诉记者。
为了求证,证券时报记者拨打了一知名雅思机构的销售电话,不到半小时就有专业的三位老师组成了一个小团队专门服务于记者,并向记者推销了一系列的雅思课程,甚至包括留学中介。
除了自身强大的销售体系,在线教育机构还做起了“口碑裂变”营销,即利用家长推销课程。在利益的推动下,有的家长专门做起了“拉人头”的生意,一个人头能获利上百元。
在中国消费者协会梳理的“年十大消费维权舆情热点”中,同样提及在线教育服务乱象,认为在线教师资质造假、机构无证办学、诱导消费、虚假宣传、霸王条款、解除合同退费难等行为使得行业乱象丛生,消费者维权困难重重。
“当前在线教育鱼龙混杂,有很多在线教育平台虚构老师资质,找没有水平的老师来进行在线教育,屏幕那一端的孩子就可能是受害者。”在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白岩松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线教育要建章立制,规范发展。
“不要以为披上了互联网的外衣,教育培训这个行业就能够被颠覆。”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综合研究专家张家勇表示,在线教育机构融资火热不代表教培行业出现了革命性的创新,教师池还是那么大,名师也只有那么多,资本充其量只能靠提高薪酬来获取资源的集中,但是本身的教育能力并没有相应的提高。
这些不合理现象引发了广泛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