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规蹈矩的生活固然稳定,但赴澳留学这件事

哈喽啊宝宝们,这里是芥末海外留学生专访第九弹

不知不觉已经第九期了哦,不知道这些已经出国留学的前辈们,给你们多少借鉴?那么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通过芥末留学赴澳的岳同学,给大家分享的在澳洲的点点滴滴,尤其是她所学的媒体专业的细节,从入学报道事宜、媒体专业选课排课、到怎样制片,做视频,都进行了详尽的介绍,对媒体专业感兴趣的你们可不能错过!

同时她还介绍了在墨尔本的衣食住行,以及这一年多的留学心得。相信对于想去澳洲留学的宝宝们会有很大的帮助~

本期采访同学

岳同学

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专业是电影制片

现在就读于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

MasterofMedia专业

岳同学通过芥末留学前往澳洲读书,实现了自己的理想。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她的心路历程是什么样的呢?

当我在键盘上敲下这几个字的时候,我才意识到我已经过完了短暂留学时光的四分之三,年再开学就已经还有半年就毕业了。如此说来,也是时候该总结一下这快两年的留学生活了。

如果说人们为了让生活维持现状而采用一切可行的避险行为,比如考上好大学,选容易就业的专业,找一份稳定又殷实的工作,与意气相投的朋友相处,择一心上人终老,接下来就是努力工作,买房买车买保险,生儿育女,担心子女的教育,为双亲养老送终……直到垂垂老矣,才发现虚度的人生竟找不到丝毫可以在风烛残年中回味品咂的闪亮的记忆,于是充满悔恨的结束这一生。

这种循规蹈矩的生活虽然稳定,但是总感觉缺少了什么。可能最开始决定出国留学时,我只是因为过腻了这种风平浪静的生活,但是到了现在,我可以非常肯定的说,决定出国留学这件事,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未来的命运。

一份简单的自我介绍

先走个流程,做个自我介绍。我是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本科专业是电影制片。一年以后因为自己不喜欢电影制片,跑去隔壁图片摄影系蹭课了两年多,直到大三下学期才被老师撵出教室。由于蹭课经验丰富,大四时候在某央企找到了一个摄影类的创作职位实习,并且在毕业后转正,成为正式职工,工作了一年后辞职留学。顺便说一下,我大学由于心思不在电影制片这块,导致专业课成绩非常一般,还挂了数理统计和公关学这两门课,平均分也才76分左右。不过RMITMedia专业的平均分也才刚好过75分,于是擦边录取。

来到RMIT学习的日子

接下来就是签证,交学费,准备等一系列事情。年二月份来到了墨尔本,正式开始了留学生活。由于我本科念的是艺术高校,英语方面没有硬性的要求,于是在大学这四年几乎没上过英语课。雅思5.5分的成绩也是俩月突击出来的。由于分数太低,RMIT给我配了20周的语言课。上课的内容刚开始就是很基础的日常英语,但是由浅入深,逐渐向学习型英语过渡。其中还有老师教授RMIT图书馆的检索模式以及文献引用的方法,我觉得这两点是整个语言课中最重要的内容,也给后来写论文写文献综述做调研打下了基础。

年七月末我正式开始了RMITmasterofmedia的学习。在学期开始前,导师会询问学生是否要进行学分抵扣,就是用以前在本科学习的课程,抵扣掉需要学习的内容。其实如果在国内学习传媒类内容制作方向的同学申请masterofmedia是很容易获得学分抵扣的,而且不会影响到你的课程成绩。但是我没有进行学分抵扣,是因为学分抵扣会影响到签证。我认识的人中有人居然抵扣掉了一整个学年的课程,了不起了不起。

所以综上所述,我原原本本的上了所有的masterofmedia课程。第一个学期课程都是比较基础的,有一些视听语言,剧本写作,媒体实践的训练。值得注意的是,所有的课程都非常注重实践操作,不会坐而论道一整天。而且老师很注重与学生的交流,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情况,给出不同的辅导建议。这点在国内基本上是享受不到的。

我曾经有个老师这样对我说:我就是来帮你解决问题的,但是如果你不提问,我就会默认你没有问题,所以不要浪费自己的权利,尽可能多的给我提问。事实上这样尽职尽责的老师我来澳洲之后几乎每天都会遇到。

教我们视听语言的老师,通过几次上课了解到了我的专业水平,于是在后来的几次实践中,对我有了更高的要求。这种要求直接导致了我在这门课作业上花了最多的时间精力。

剧本写作课上,第一次作业因为英语太差,老师楞没看懂,勉强给了个pass。这让我有点尴尬,居然因为语言问题难住了我,当年剧本写作课我可是拿了90分啊。后来我想了一个办法,先写中文,然后再自己翻译成英文……虽然笨,但是真的非常好用,后来的两个作业都是90分左右,结果这门课的成绩达到了88分。

媒体实践这门课其实是整合了目前国外流行的媒体平台的管理方式,来实践统一管理的一门课程。对于我这种在国内闲着没事翻墙和本职就是内容创作和推广的老司机来说也没有难度,唯一的难点可能就是实在不懂有一些国外社交媒体上的梗。不过这门课的老师要求非常细致,导致我这个五大三粗的爷们在其中一个作业上翻车了。

第一学期就这样过来了,不好不坏,我几乎都是吃老本,利用了所学知识的一部分就完成了学业。还是得吐槽一下,master真的非常注意写作这一块。几乎每次做作业都要给自己写反馈,对于我这种英文写作苦手,简直灾难。幸好老师喜欢的作业内容都是偏向实践性的,比如拍视频做视频这种,可以得很高的分数。

RMIT的暑假是极其漫长的,从十月份到第二年的二月末,差一点四个月了。我建议大家能留在澳洲玩就玩一下,夏日的澳洲是异常的迷人的。由于使用夏时令,太阳快到晚上九点才下山,足够进行各种户外活动了。墨尔本有澳洲最市井的那一面,高楼林立与小街小巷只有一墙之隔一河之遥,也有壮丽的海上日落和一望无际的草原。非常建议大家好好享受来之不易的暑假时光,多玩儿几个地方。鉴于这一篇文章是留学体验,重点应该在学上面,玩儿的内容就暂且不谈,我们直接来看第二学期。

第二学期难度陡然而升,有两节必修一节必选。必修的两个都是做视频,前一个翻译过来叫媒体合作训练,是班级内组团拍摄纪录片;后一个叫后媒体时代,是组团或者solo拍摄内容不限的视频,我选的是我的老本行,摄影器材测评。

媒体合作训练是把一套制片流程,以纪录片的形式从头到尾执行一遍,着重在合作与实践上。我之前在国内学的就是制片,应付这些流程也是游刃有余,最大的区别就是我要去与本地人合作。还得吐槽一下澳洲的制片流程,需要处理太多图表了,大概是国内的四倍……课程后期基本上是老师与拍摄小组一对一辅导了,让学生获得足够多的点评,得到足够多的经验。

后媒体时代则是非常接地气,逐一分析了目前视频网站上各种优秀内容的形式,并且有演讲交流自己创作想法的任务。可以说这节课是毕业5年内,必须用到的技巧。这节课的作业是做一个网络系列片,或者只做一个视频,让它看起来像一个系列中的一个。对于我来说,就是做了一个镜头试玩视频,在油管和b站上获得了近2万的点击量,这也是让我始料未及的。

但是必选课我就翻车了,彻底的翻车。我选了designstudy,我以为是设计课,谁没想到,这个study是研究的意思……完全就是对设计美学进行分析,实践的内容不多。于是第一个作业我妥妥的挂了……后来有高人相救,终于以及格的成绩完成了学习。以后我再也不选带study的课程了。

第三学期是四门课,调研课,国际合作项目,职业规划课,叙事新方向课。调研课非常难,要写文献综述。对于我这种英语渣渣简直是难到逆天,不过我选题选的比较窄,还是勉强过了这门课。有时候这门课听起来像天书……

国际合作项目是与需要视频拍摄的公司去合作,他们得到免费的视频,我们得到学习经验。我觉得这门课是最坑的一门课了,基本上就是做了乙方的活,操着卖白粉的心,心碎。

职业规划课说白了就是教你怎么找工作,非常实际的一门课,但是不好学,因为我们这个专业找工作都是要看作品集的。首先你得有作品,才能整理成作品集。有些之前不是学传媒类专业的同学这节课就过的比较蛋疼,因为啥也没有……

叙事新方向是一门非常棒的课程,基本上可以说是剧本课的延申,我们在这门课里学习了交互式影片的制作,也去实践了如何制作。这门课其实是两个学期的课,下个学期拍摄的内容,就已经可以说是毕业作品了。

媒体学习的重点与细节

走马观花的讲了一下这几门课的情况,我来总结一下重点,再分享一些细节。

沟通,沟通,沟通;在媒体行业中,沟通效率与质量决定着产品的好坏,同样作为半只脚踏进业内的媒体学习中,情况也是如此。而这个沟通就有很多问题出现了:第一是语言不通,毕竟我们母语是中文,想要把中文的意思用英文表达好还需要很多的联系;第二是沟通的主动性,因为学校老师并不是那种填鸭式或者说讲堂式的教学,他们会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34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