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迷茫秋招,熬过艰难申请期,看学姐如何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专业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指南者学员投稿申请经验分享D同学本科:复旦大学政治学GPA:83雅思:7录取院校香港科技大学全球中国研究南洋理工大学国际政治经济

面对未来,如何选择?

这个问题简单来说就是读研还是工作?到了大学后期每个人都要面对这个选择题,每一个选择都意味着一定的成本和不确定性。

保研?

就我个人而言,我大三从台湾交换回来后开始焦虑,当时的初步想法是去香港读两年制的传媒硕士(MPhil),但暑期一直忙于去四川做扶贫调研,八月份一周又跑两个实习,基本没有时间考虑这件事。

我们学院保研名额稳定在28%左右,我的GPA比较一般,按照初筛来看处于保研边缘,加上我本身不想再留校重复三年一样的生活,所以没有考虑保研。

十月份我辞掉实习才考了第一次雅思(6.5),当时亚洲地区的学校大部分已经开放申请,然而我还没有理想的雅思成绩,没有英文文书,没有理想的实习,没有论文……一度非常焦灼。

迷茫的秋招时期

这期间我一方面开始投简历,准备找工作。我的主要目标是房地产行业,连带其他行业投了大概四十几份简历,面试了富力、佳兆业、红星、华润、远洋、时代等企业。比较喜欢的时代地产初面就是凶残的七对七辩论;过到四面的红星地产在高管面试环节被刷掉了,最后阴差阳错地在11月份拿到了只是随便一投的日牌化妆品DHC的offer。

找工作的总体感受是:当你要毫无准备地面对招聘大潮,自己又没有准确的方向和充分的准备的时候,就会变得很被动。

我本科的专业属于学术向,找工作时没有优势。同时,除了少量企业(比如咨询类)会在招聘中青睐本科生,大部分企业一开始就提出了“至少硕士学历”的要求。虽然学历不等于能力,但有了更多的实习和面试经验再来面对招聘时,自己才会很淡定。

我觉得面对招聘最佳的状态是自身做好了充分准备,要么赶在大潮之前找到心仪的公司实习争取留用;要么有针对性地包装自己的背景和经历,即使不是bestoffer,也要保证在你选定的范围内能获得满意的一份工作。

考研VS出国?

不想考研有很多原因:首先准备考研的大半年时间,如果利用起来其实可以做很多事情,比如雅思、实习、旅行等等,倒不是特别害怕过程的枯燥辛苦,我还是相信多少努力就有多少回报。我把考研作为今年申不到理想学校的退路,如果申请失败我准备考研。

如果想要早些自食其力的话(想做学术例外),国内的三年硕士学制算比较漫长了,很多学校有开设部分专业的两年制专业硕士学位,比如法学、新媒体、公共政策和管理学等。

个人感受,国内的硕士课程相对国外较为轻松,课程密集度也比较小,只有少数采用英文授课;所以在国外读一年或者两年的硕士,收获的东西并不会比国内少,同时还能掌握一门语言。

而就花销来看,不同地域和学校之间差距也比较大,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进行选择,也可以同时申请多个项目避免“失学”的情况。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综合来说,毕业后的选择确实因人而异,我自己在整个过程也是手忙脚乱,最终选择出国,一是找到的工作自己很不喜欢,找工作的过程中也感到硕士学历确实在找工作适合会有一定优势;二是我还想要继续学一些东西,同时给自己充分的就业准备的时间,向喜欢的行业和工作方向努力。

我对学弟学妹们的建议是:第一,早些计划,早点行动,综合衡量自己学校、专业、成绩以及经济状况,大三下务必要有一个总体的未来规划与方向。第二,短期和长期利益结合,如果感觉自己已经十分“厌学”,那读研未必是个好的选择;如果对学习生活意犹未尽,那么不要放弃攀登阶梯。

选择学校专业

我大概十月末从知乎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18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