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枫讲法硕法律圈真的太太太太太太太内

所谓内卷,是指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过度竞争,是争夺有限资源的零和博弈。法律圈是内卷化程度较高的行业之一,势头堪比北京的沙尘暴,漫天黄沙,天昏地暗,甚至一个个文字都是要抠字眼,美化形式。其实本质上,法律是一个服务业,类似于咨询业,咨询业的核心是包装,把语言的专业进行具象化,因为一般的法律条文,稍微有些大学常识都能看得懂。怎么显得有逼格,就是要不断的美化形式律师——1这几年律师的服务报价陷入了怪圈。要知道厦门市律师服务收费指导意见试行版本中,出具律师函按照每份元以上的标准收费。当你参与企业竞标时,看到其他律所的报价后感叹“不知道这律所是怎么报出这价的”,但他们中标了,害怕吗?刚开始时一味的追求廉价的法律服务,而当案子败诉,损失惨重,客户还会觉得这是性价比高的服务吗?比你经验多几年的律师,律师费只收你的四分之一,害怕吗?当一个律师打广告,不到一百元可出具律师函时,害怕吗?2内卷有个形象的比喻:看电影为了有更好的视野,一个人先站起来看了,被他挡住的人也不得不站起来,最后大家都被迫要站着看电影。以前过个法考且本科五院四系,敲开律所大门没问题。现在呢,稍微好点的律所招聘都是研究生起步,你读个LLM似乎都不太够。律所HR邮箱也塞满了这样的简历:XXX+华政大学法本+香港LLM+过司考.PDFXXX+武汉大学法本+曼大法硕+过法考.PDFXX+西政+香港中文大学法学硕士+届.PDF类比到法律圈的招聘学历情况:为了找到更好的工作,一个出身五院四系的人先去考研究生、法硕、LLM、JD,导致大家都要去读更多的书,最后找工作还是在同一起跑线。......就这样的简历,面试问对薪资有什么要求时,十个有八个都不敢有要求。3以个别情况为例:从试用期元到试用期无工资到零薪资两年交30万学费,从低薪、无薪、倒贴,这也是某种程度上的内卷吧。法律圈都熟知的一个笑话:块一个月招不到司机,但是块钱一个月你可以招一个会开车、过了司法考试的实习律师。现在这个笑话要更新了:因为除了有律师执业资格证之外,有会计师资格证、通过CPA全部科目、具有专利代理人资格、特许金融分析师、雅思6.5分以上或托福分以上这几年也被部分律所列为招聘要求了。内卷要求实习律师入行标准一步步在提高,待遇模式却一步步倒退。4不知道你听没听过这种案子:一审二审加执行,律师费一共是三万块钱,律所扣掉管理费,还能接受执行到款后支付律师费。害怕吗?微博上有一位法律博主也谈到了律师行业内卷:已经不停留于先打赢官司再付律师费了,现在都开始流行全部的诉讼费用、鉴定费用都由律师统一垫付,当事人写个委托就可以回家等着了。律师这个职业,本质就是服务当事人服务客户,因此在法律服务上也开始内卷。竞聘外部律师时,竞争已经从专业素养、成功案例等,卷到24小时都开机,法律咨询、合同审查接受当天立即响应等。5立案的内卷,经常可以在朋友圈看到。法院九点才上班,七点就有人发朋友圈,「居然来晚了,前面这么多人都在排队了。」不光立案卷了起来,就连看守所会面也内卷。北京一名硕士毕业的律师,在看守所因会见排队的问题,与律师同行发生互殴,造成71岁的老律师四根肋骨骨折。律师们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只能激烈竞争。律所——1法律市场的竞争愈发激烈,律所也在内卷中求生存。律所的宣传,办公环境、办公设备、新闻业绩、获奖荣誉等等,显得高大上才是第一要义。宣传的内卷,也是为了抢夺优秀人才,提升律所的竞争力。2以前呢,律所人数也就二三十人,大家也不缺业务。现在呢,律所不断增加,人员动辄上百人,也有越来越多的律所发起规模化转型。律所开始在业务发展、分所扩张、内部晋升、机制革新等等变革,律师人数、总创收、律所规模、专业能力、影响力,大家都在努力争取第一。我是年毕业,五院之一的本科生。毕业那年考了老家地级市检察院的公务员。说实话,我老家这种西部地区五线城市的法检招考,还是比较容易上岸的,而且近年来经常招不到人。我那个岗位招3个人,我记得总共才11个人报名。考上后,我在检察院公诉科工作。从入职到辞职,一直在这个部门。短短三年,学到了非常非常多,成长极快。以后有机会再说说我在检察院工作的那段经历。对于老东家,我非常感激,同事和领导非常棒。那三年的成长和锻炼使我坚信:我做律师的话不会差,至少不会饿死。年辞职到首府南宁,算是裸辞了。因为在辞职前找好的律所,我觉得还是不太合适自己,呆了不到一个月就走了。现在这家律所是我当时投简历招聘进去的。我们律所实习期间是有工资的,帮交社保,工资不多,自己租房子和吃饭还是没问题的。年11月拿到律师证。执业后我是做提成律师,没有底薪,从来没有做过授薪律师。刚开始执业那半年,收入挺低的,多少就不说了,年春节前后几近断粮,靠积蓄熬过去的。到了年下半年慢慢有所好转。我当时统计了一下,执业第一年的平均月收入,每月能在南宁城区买一平米房子(普通小区)。年因为疫情和孩子出生,业务受到了一定影响,收入水平和年持平。当时收入是怎么好转的呢。有几个因素:第一,我的专业素养得到了同事的认可,他们做不完的小案子会分一些给我,他们也很放心完全交给我做。我从辞职到现在买的专业书籍有几万块钱了。有些业务我没做过,但是学习和上手很快,所以同事很喜欢找我合作,不需要再手把手重头教,只需要探讨关键问题就可以了。第二,我有检察院经历和比较丰富的刑事案件经验(当时是一年办上百件,和检察院的同行没法比,但是跟一般的律师相比经验是很丰富了),律所同事和亲朋好友有刑事案件会想到我。第三,执业第一年我花钱投入了一些推广平台,还是有些作用的,当然,只投了一年我就没有继续投入了。法学生——1还没进入残酷职场的法学生,也掀起内卷的风暴。当代法学院内卷现状,平时作业,简单两页纸讲完,有的人写到十几页,甚至做了几十页的PPT。期末作业,字数要求字左右,结果大家都是交了上万字数的论文。真正的难度在于考研,法本考的是法学学硕,每个学校的专业课用书都不同,简直了。资料只能靠你去联系人收集。国内考研几乎是一步一个坑,没人带的话根本没有路。各种不良考研机构,正在虎视眈眈地等着信息差的你。以国内目前的考研英语培训水平(我当时几乎读过市面上所有的考研英语机构),你如果英语六级不到的基础,除非有奇遇+顿悟+家底厚能考好几年,否则几乎不可能再考入名校。所以,我一直戏称法学考研考的是家境+努力。按我同学例子,家底厚考几年总是能考上的。更多的同学则是埋坑里出不来了,信息差完全害死人。信息差+同时司考+考研≈失败。2讲起法硕的卷,就不得不提到今年上热搜的「人大法硕复试30余人成绩0分」。虽然是个例,但也看出来法硕的竞争有多恶劣。越来越多的人在争越来越少的名额,一堆明明成绩很好的学生却在等着调剂。我读大一的时候,刚刚18岁。住我宿舍隔壁的大四学长给我科普的内容就是:咱们就别指望在大学浪了,先把司考过了,不过司考等于白读。ps:我考司考的时候是年,正是难度高的时候,时代红利我完全没享受到。我刚逃脱高考的魔爪,就背上了两座大山:司考+考研,几乎没有一个专业大类有我们这么明确的负担。大一大二:法学生会被要求上完所有的基础课程+考完四六级+普通话二级+计算机二级,大二下的时候我经常从早上8点上到晚上10点。大三开始两线作战了,正式进入司考+考研的夹击阵地。然后你就惊讶的发现,你本科老师教你的内容不仅跟如何考研完全无关,而且跟司考/法考都没有多大关系。对此,你不要紧张,我开头就说了没有援军嘛。后来,我去过20多个法学院,发现这是普遍现象。法学生最关心的:司考/法考+考研+就业,没有一个法学院老师会去耐心研究指导,没有一个法学院会把这类列为核心课程。我也是那时萌生了要读博士做大学老师,去解救同学们的想法。3法考人数每年都创历史新高,但通过率的比例是固定的。法考中的内卷,当一些人刚开始准备复习的时候,有些人已经刷完一轮题了。以前,如果每天复习三小时就可以,如果有三分之一的考生每天多复习一个小时,那么复习三个小时就很可能过不了。民法、民诉、刑法、刑诉、宪法、行政法、商法、国际法、法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面对堆积如山的备考资料,在过司考以前,你认为这世界上没有比它更难的考试了。你眼看着每年不到10%的超低通过率,你耳闻着那些十年不过的衰界传奇,你幻想着成为律师、法官后的光鲜亮丽,你既觉得通过司法考试真的太重要了,你又认为通过司法考试实在太艰巨了。老师对你殷殷期盼,家长对你再三叮咛,朋友们在知道你读法学后,都一口一口地叫着你未来的大律师,而每当你从书山题海中抬起头,看着眼前那黑压压一片同你一样焚膏继晷准备从事法律事业的竞争对手时,你又会觉得自己压力很大。法院——期末作业,字数要求字左右,结果大家都是交了上万字数的论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67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