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剑桥英语无用是缓解焦虑还是混淆视听

前两天,今年唯一的一次剑桥考试,开始抢报名额,计算机高手父母甚至有抢到北京的,有的无奈选择外地,天津、河北、武昌、安徽、福建等考点都将会出现北京家长和孩子的身影……无意间在朋友圈看到一位老师发表的观点,蛮有意思。

剑桥考试从来就不是小升初择校标配,应试能力才是,但我们要清楚,想要获取小升初面试或者考试机会,对于大多数小强,都需要经过筛选简历这一关。

不夸张的说,很多在校的老师并不知道学校如何招生,更严谨地说是不知道所有招生途径和方式,只有招生决策者才清楚。这有点像经历过小升初的家长,有的说市三好特别好使,有的说奥数一等奖好使,有的说机构推荐最有用,还有的说你得拼爹才行。

这些都对,但到了你家娃就不一定那么灵。因为学校招生要多样性,不会只有一个单一标准,而学校有些时候并不单纯看硬实力,也要看软实力。

在简历层面,也不会有单一的选拔标准,招生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需要招待有竞赛潜力的学生,需要招到综合实力不错的学生,需要招到有一定特长的学生,需要解决二代入学,需要解决条子生,还有政策保证生。

所谓丰富简历,是在无拼爹背景下,普通家庭做的最佳的准备方向。我想在升学无压力的前提下,没人愿意用如此大量的时间放在课外班。

中学老师最侧重的是培养孩子中考实力,剑桥体系和中考方向并不一致,即便是小学过了FCE,初中也不见得能百分卷达到95分以上,因为本身就是两个体系。而中考也不见得能完全考察出孩子的实力,现在有些初一、初二的娃已经开始托福、雅思考试了,方向不同。

机构是市场需求的产物,培训市场是顺势而为,而鲜有造势者,剑桥考试虽在小升初环节中起不到决定性因素,而如果有对应证书,可以辅助丰富简历,单纯的英语证书即便是CAE,也难起到决定性,但何以验证孩子的学科水平呢?

家长并非完全觉得机构说的就是正确的,作为社会中流砥柱,大多有自己的判断力。焦虑不是制造的,焦虑是优质资源的稀缺造成的;焦虑不是制造的,焦虑是对孩子期望过高造成的。除教育外,医疗等各方面资源都不可能绝对公平化。要想缓解焦虑一可以降低期望值,二可以选择做鸵鸟,三可以力争实力与目标相匹配。

人在生之前和死之后没什么区别,但在降生那一瞬间人就是有三六九等,人生而不平等,人生的意义不在于去和他人做比较,在有限生命里,创造自己所能创造的最大价值,此生足矣吧。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4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