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背景
上海交通大学材料学院级本科生
成绩:88/,10%
TOEFL:(S23)
GRE:++4
科研经历:2段科研,一篇1作(申请提交之后才发出来),无2/3/4作等共作paper
海外经历:JHU学期交换(大三上)
推荐信:2SJTU+1JHU(科研+上课)
申请结果:
PhDoffer:
Oxford-Materials
UChicago–MolecularEngineering
JHU–ChemicalandBiomolecularEngineering
Cornell–MaterialsScienceandEngineering
Masterad:
Stanford,ETH,EPFL,Columbia.
写在前面的话
有一位智者曾经说过,个人的奋斗固然重要,但也要考虑历史的进程。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改变了很多,当前形势下,我相信每个同学都或多或少想过自己未来的去向。在这里我想说,没有最好的路,只有最适合自己的路。对于大一/大二学生,可塑性还很强,不要等快毕业再想自己的出路在哪儿,现在就要想,平时带着想;对于大三/大四学生,很快要面临选择,随大流还是追随自己本心?结合自己的目标和背景,同时考虑到历史的进程,作出自己喜欢也适合自己的路。朝着自己的目标做规划,远比一味盲目努力要好得多。
对于下定决心准备出国的同学,那么“萧规曹随”不失为一种明智的策略——与当下因循守旧的文义不同,该词原不带有贬义。出国同学不难发现,海外各大学校已经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录取规则体系,录取准则会有小幅度变动,但在几年之内延续性占绝大部分。所以说,近几年申请学长学姐的经验有非常大参考价值!尤其是同学校/同学院的学长学姐,因为背景相似。就我个人而言,作为17级的学生,我借鉴了13级Z学长(CornellPhD毕业,学院传说级人物之一),14级W学长(Harvard/StanfordPhD),14级H学长(Berkeley/OxfordPhD),15级K学长(OxfordPhD),15级Q学长(OxfordPhD),15级C学长(BerkeleyPhD),15级W学姐(ColumbiaPhD),16级Z学长(Northwestern/OxfordPhD),16级Z学长(OxfordPhD/EPFLmaster)等直系前辈的经验。前辈里面大多数都是世毕盟学员,这也是我报世毕盟的一个重要原因。
申请概览
申请各因素的重要性,我相信听过世毕盟的讲座,或者略作过一些了解的人,都会有基本的认识。在我看来,对于PhD申请者而言,各因素重要性:科研~推荐信=成绩GRE/TOEFL。有些人认为推荐信比较重要,有些人觉得学术成果更加有说服力一些,总之科研和推荐信是相辅相成的。对于学术型master申请者而言,要点整体和以上差不多,但成绩重要性一定会提升(成绩很高也可能是决定性的)。
科研、推荐信、成绩,其中任何一项亮点都可能起到决定性作用,甚至是逆天改命,但与此同时,任何一项的明显短板也足以成为刷掉人的理由。一个人的时间精力是有限的,所以这必然涉及时间分配的问题,究竟是该补短板还是伸长板呢?这个看个人,我的理解是,长板决定了你的上限,短板影响了你的下限。我是一个比较平均的人,没有什么明显短板,但是长板并不是足够的长(在这里足够的长定义是——所在领域顶刊一作、pub数量+质量很高、超级大牛强推、成绩年级第一等等),所以最后拿到了不错的offer,但也与mit等顶级学校的PhD失之交臂。
学习英语
在课内学习方面,我的建议是大一大二一定要努力学习!因为前几个学期学分多,同时基础课分拉的较大,成绩一旦落下将难以弥补。同时,成绩好才会有更多选择,保研、出国等等都非常看成绩。想要取得好成绩,我认为比较基本的两条是态度认真,积极和老师沟通,而学习方法因人而异。但是呢,在维持一个不错成绩的同时,也没有必要锱铢必较哈哈,如果不是第一名,相差几名影响有限,譬如第5和第10其实差别不大。我基础课的分散都比较高,所以虽然后来有几门专业课考的不是很好,但最后成绩也维持在了一个不错水平啦。
因为还要在科研上投入精力,所以包括我在内的许多同学分配在课程上的时间是有限的,所以必然要进行高效率的学习,譬如积极和老师沟通、抓关键知识点等等。奉上两条大神进阶tips:深度理解每一点知识,构建知识网络,融会贯通;一边上课,一边写作业,一边理解所学内容(我认识的几位成绩第一第二的同学这么做)。
而在英语方面,我的建议是——早准备,不要拖,后面事情只会越来越多!因为语言成绩高不会成为你的亮点,但是低一定会成为你的弱点。英语成绩对于申请学校的重要性在下降,对于申请理工科master/phd来说,一般托福/雅思7,GRE+3够用,托福+/雅思7.5+/GRE+3.5就没必要再考了,个别学校可能会卡单项成绩(譬如牛剑要求托福口语25)。
托福/雅思2年有效期,GRE五年有效期。相对于托福雅思,GRE更加不重要,像今年covid状况下几乎所有学校申请要求上的GRE都变成了optional,一些学校直接waive掉了GRE成绩,你就算交了他也不会收。但同时,GRE难度较大,没有几个月准备约等于裸考;单词、阅读和写作难度比托福雅思高,所以可以考虑先考GRE,再考托福/雅思。个人认为比较好的时间线是大一大二把GRE考出来,托福雅思学一学,大三再刷成绩。我是大一大二就把GT考到了一个能水过的水平,本来准备再往高了刷,但由于比较懒plus比较佛,就只再考了托福保证成绩在有效期内(也没有考更高),然后就低分飘过啦~
学期交换海外科研
“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抱着这样的想法,我从大一就开始规划在大学期间拥有一段到几段海外经历。于是,我申请了学院的学期交换项目,大三上去JHU交换了一学期,也收获良多。于个人而言,我认为海外经历最重要的是帮助自我认清,适不适合国外学习生活,今后要不要选择出国读书!通常而言,这种海外交流包括校级院级项目和自主联系项目,前者比较成熟,前辈们会提供很多经验,后者更加灵活,自主性和可操作空间更大。
以下说一些个人理解,从出国留学的功利角度来分析学期交换的利弊。首先是有利方面。1.美国名校常规学期成绩单国内成绩单,如果能拿全A是一个亮点;2.能有机会在海外做科研,拿推荐信;3.感受国外的学习氛围,提升自己的英语尤其是口语表达水平;4.跳出